行业聚焦

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超万亿

发布时间:2013-03-07被阅次数:14682 来源:中国上海

        数据显示,截至去年,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比2009年增加了4000多亿元,已突破1万亿元,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24%左右,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40%,为上海经济稳增长、调结构作出了贡献。
 
  抢占产业高点
  
        战略性新兴产业千头万绪,从哪里突破呢?由市经信委和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组成的课题组提出,上海应从智能制造、绿色能源、数字服务等产业入手,选择性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材料、生物科技等关键领域。
  
        智能制造主要包括机器人、精密仪器、高端机床。作为“高端中的高端”的机器人产业,上海目前已集聚ABB、发那科、库卡、安川等国际巨头,以及国内机器人产业领跑者新松、沃迪等企业,年产值达70亿元左右,位居全国首位。据透露,上海首个机器人产业园已获批揭牌,到2017年园区将引进国内外机器人制造相关企业机构600家,计划招商引资200亿元。
  
        在绿色能源产业方面,“十二五”期间,上海将实现太阳能产值250亿元、核电150亿元、风电100亿元的目标。数字服务产业,2015年有望实现“6363”目标:即经营收入6000亿元,年营收超亿企业300家,从业人员60万,信息服务业基地30个。
  
        看得见摸得着
  
       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。从身边的新能源车,到未来足不出户的智慧城市、高瞻远瞩的卫星导航、展翅翱翔的国产大飞机等等,都“连接”着我们的生活。
  
        上海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“十二五”专项规划提出,要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生物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,培育节能环保、新能源汽车等两大先导产业,并实施大规模集成电路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智能电网、电子商务、新能源高端装备等15个专项工程。
  
        比如,上海每天有2万余辆公共交通客车运行,以平均每年行驶5万公里计,仅颗粒物排放量就有近万吨。因此,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势在必行。可见,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是深不可测,而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。
  
        创新发展模式
  
        同时,上海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,探索出一些促进产业发展的好做法。比如,“项目带动”模式,以重大项目为依托,利用企业在产品工程化、市场化方面的经验和高校、科研院所在学科、人才、试验平台等基础优势,实现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。上海石化对碳纤维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。但碳纤维的生产工艺太复杂,企业缺乏技术指导,尝试多次也没生产出合格产品。“关键时刻,政府在产业发展前期主动介入,组织各方科技攻关,推进产业化合作。”项目介绍人刘伟珂介绍,政府主动组织以上海石化为投资主体,复旦大学提供技术支撑,带动东华大学等单位在原料净化、纺织工艺及装备国产化等方面攻关。目前,产学研合作步入良性互动的阶段,政府还对项目给予10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补助。

 

如需转载请签注以下信息:
文章标题: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超万亿
文章链接:http://www.chinaforwards.com/index.php/Home/article/detailPage/parentID/1480/cat_id/1484/artID/2321
中国|智慧城市|智能建筑|建筑节能|系统集成|解决方案-延华智能


[上一条]中国理念对接国际标准
[下一条]智慧城市渐迎高潮 业内人士将如何看待
成员单位
东方延华
武汉智城
海南智城
延华高投
成电医星
荆州智城
投资者关系
信息披露
问答专区
投资者专线
人才信息
人在延华
人才战略
人才招聘
新闻与观点
延华新闻
媒体报道
行业聚焦
站内链接
关于延华
联系我们
合作伙伴招募
网站地图